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信息資源
法律信息服務
數字信息檢索
數字技術發展
專業網站建設
澳門法律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信息研究 > 數字技術發展
數字技術發展
暫無下載資料

 “互聯網+法律”的機遇與挑戰
            安新華 點擊量:2522
忠慧律師事務所
    

    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行動計劃一經提出便掀起了全民創業熱潮。當下,各行各業都在嘗試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機。“互聯網+”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創新驅動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但新年伊始,中國互聯網產業卻以阿里與工商總局“對戰”開場、P2P跑路的數據不斷增加、假貨、虛假廣告也充斥著互聯網…… “互聯網+”野蠻生長已經頻繁觸及法律底線。此時提出和關注“互聯網+法律”正當其時。

    一、“互聯網+法律”是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的制度基礎

    互聯網的發展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最初的互聯網也面臨資源不能共享的問題,當時科學家們提出這樣一個理念:“所有電腦生來都是平等的。”

    1983年1月1日,TCP/IP協議被定位因特網上所有主機間的共同協議,成為所有互聯網連接主體都必須遵守的規則,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才成為可能。

    那么為了適應“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同樣需要建立起與“互聯網+”相適應的軟硬件法律措施,來規范“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讓人們在互聯網上的創新、合作與交流更加安全順暢。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能保證二者能夠充分結合,更為準確的表述應當是“互聯網+法律+各個傳統行業”,即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通過法律來保障和實現互聯網線上經營與線下經營的行為與規范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由此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實現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二、“互聯網+法律”能夠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有效連接起來,讓“互聯網+”行動計劃真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推動力量

    “互聯網+”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讓傳統產業更進一步被互聯網滲透和改造,從而產生出新的產業型態。

    過去,已經有很多“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成熟案例,比如“互聯網+通信”就是即時通信,如微信、QQ;“互聯網+零售”就是電子商務,如淘寶、京東;“互聯網+廣告”成就了百度;傳統銀行加上互聯網成就了支付寶,傳統的安保服務加上互聯網成就了360,傳統的紅娘加上互聯網成就了世紀佳緣……在民生、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領域,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提升也逐漸成為現實。

    但是,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從誕生就一直在粗放無序經營的模式中高速發展擴展。

    年初,阿里“淘寶門”事件已經暴露出當前“互聯網+”發展模式面臨的危機。工商總局在《白皮書》中指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的五大問題絕非阿里獨有。

    長期來看,“互聯網+”現有的發展模式將會給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帶來致命影響。消費者購物一次次被欺騙,維權又困難,就會逐漸失去對商家的信任,不再進行購買;優質經營的商家由于不去虛假宣傳、低價銷售假貨而在價格戰中步履維艱,生存環境遭受擠壓,被迫離開電商交易平臺,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平臺運營商也會因聲譽受損,消費者與優質商家的離場而失去價值,在資本市場中的股價大跌,股東與投資人蒙受損失,最終形成了多輸的局面。“互聯網+法律”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當前“互聯網+”產業發展瓶頸,真正實現“互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法律”是提升互聯網企業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的最佳手段。

    “互聯網+法律”可以幫助互聯網企業迅速提升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并有效應對已發生風險。

    互聯網企業運營隨意性大,管理與決策均較自由,業務缺乏制度規范,通過法律手段可以幫助企業迅速建立起現代企業運營制度體系,企業的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規范進行,減少不確定性,同時有效控制由于運營不規范導致的各項風險。

    對于企業已經出現的各種風險與問題,法律一樣可以幫助企業從容應對,企業運營出現的借款違約、合同糾紛、人員糾紛、廣告糾紛等問題。如果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演變為法律訴訟,法律風險發展到最極致就是刑事法律風險。

    就互聯網金融產業而言非法集資、吸收公眾存款、詐騙這三大刑事法律風險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運營的紅線,如何能夠有效避免這些紅線是法律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互聯網+法律”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

    “互聯網+法律”可以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實現有效連接,提高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

    過去20年,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成功讓很多互聯網產業本能的反對和排斥法治化地發展。

    但是走法治化發展的道路應當成為所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內在需求與主動選擇。互聯網不會是一塊脫離了現有商業規則與監管的飛地,而是線下實體經濟的一種延伸,實體經濟的所有法律規范都適用于互聯網經濟。

    法律將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業有效連接起來,互聯網產業走法治化發展的道路并不會扼殺創新。恰恰相反,走法治化道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激勵創新。法治是把雙刃劍,既可以保護創新也可以打擊侵權和造假,有了它,優秀的電商就不必擔心再被低價售假的侵權電商“欺負”了;網絡交易行為與現實生活中的交易并無不同,都可以通過現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

    今后“互聯網+”產業的法治化運營會更加順暢,未來“互聯網+法律”將重塑傳統互聯網產業,為新興的“互聯網+”產業提供發展規范,去粗取精,讓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三、“互聯網+法律”是傳統法律服務的升級版

    現階段,傳統的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互聯網+法律”可以將傳統法律服務進行徹底的改造,形成全新的法律服務產業形態,互聯網中的每個個體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構建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這些新變化將推動法律服務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大大拓展法律服務的廣度、深度及更加個性化,這些必將對法律服務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互聯網+法律”是法律服務的2.0版應用,讓法律服務發展的專業化、規模化、普遍化成為可能。在“互聯網+法律”應用模式下,個體律師必然要走專業化的道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真正的專業律師能夠被人們迅速發現和識別,萬金油式的律師會越來越沒有市場;同樣在“互聯網+法律”應用模式下,使得不同律師事務所、不同地域的律師之間的業務合作成為可能,能夠在具體業務領域形成規模化服務優勢,進一步降低服務成本,使得普遍化服務成為可能,讓人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獲得專業法律服務。  原載《中國對外貿易》2015(5)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